添加微信 nowiski 进入出海政策讨论群,每日同步Google Play、App Store等平台开发者政策,研究解决方案
7月,Google Play 针对其内容分级政策进行了一次“技术性更新”,这次更新表面上看只是对现有政策的补充说明,但对出海开发者而言,其背后的含义和潜在影响却不容小觑。一方面,Google通过这次更新进一步厘清了“哪些内容会被纳入分级体系”,另一方面,也更明确地将“广告内容”纳入监管视野。尤其对于很多内容涉及青少年或儿童的应用开发者而言,这些调整可能导致评级变更,引发应用下架、广告收入中断等严重后果。
内容分级政策部分的调整
政策三个关键变化你必须了解
明确内容分级问卷。“仅限应用本身内容”此前,许多开发者在填写内容分级问卷时会参考应用内广告、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中的内容来判断评级等级。然而,7月更新后,Google明确规定:内容分级问卷仅评估应用本身的功能和视觉内容,不包括广告、用户协议或隐私实践等附加元素。
官方说明:"不要在填写内容分级问卷时考虑广告内容、附加用户协议或隐私实践。这些内容不会影响评级结果。"
这个改变看似只是一个技术性澄清,实则将评级的定义边界重新画清,也意味着开发者必须回到“核心内容”本身,而不是用外围内容进行风险规避或评级调节。
重申广告内容不得高于应用评级。虽然内容分级不再评估广告内容,但Google同时强调:广告内容的成熟度必须与应用分级保持一致,不得高于应用评级。
这个规定并不是全新内容,早在之前的政策中,Google就指出:广告不得在内容成熟度上“显著高于”应用。但此次更新中取消了“显著”这个限定词,等于收紧了标准。
换句话说,即便广告内容“略高于”应用内容评级,也可能被视为违规。比如一款被评级为“青少年级”的应用若展示成人向广告,将构成违规行为。
年龄隐私与评级分离,要求更高透明度。政策还特别指出,内容评级不代表应用对不同年龄群体的隐私合规性。Google建议开发者清晰向用户说明:应用会根据年龄群体采取哪些数据使用和隐私保护实践。
例如,一款既服务成人用户也面向儿童的应用,可能获得“所有人适用”评级,但必须在隐私政策中标注:针对未成年用户的数据收集会遵守COPPA或GDPR-K等法律。
Google在向开发者传递什么信号?
从表面看,这是一次"清晰化"政策边界的更新。但从深层角度看,Google正在试图建立一种基于内容本体的、平台可控的评级系统。
以前,一些开发者为了避免高评级带来的分发限制,会在内容中弱化敏感元素并通过问卷规避真实评级。现在,Google要确保评级回归“真实”,并通过其他机制(比如广告监管、隐私审查)进行“多点审查”。
虽然广告内容本身不影响分级评级,但它不能高于应用分级,说明Google实际上已经把广告当作内容生态的一部分来看待。这一转变对广告变现严重依赖的出海开发者是一大挑战。
特别是在未成年人市场中,广告主内容不合规、素材审核不严格的问题频繁发生,如果开发者不能控制这些广告内容,很容易在Google的审核系统中踩雷。
各大市场对内容分级与隐私保护的定义并不一致,例如:美国强调COPPA法案保护13岁以下儿童;欧盟GDPR-K则关注16岁以下青少年;韩国则更偏向于平台自审机制。
一个统一评级,可能在一个市场合规,在另一个市场却构成违规。Google本次强调隐私实践和评级的独立性,就是为了解决全球政策碎片化带来的法律冲突。
哪些产品和环节容易“踩雷”?
很多开发者仍然沿用旧习惯,在问卷中填入广告所涉及的“游戏化元素”“暴力画面”“恐怖气氛”等选项,导致评级偏高,影响了推荐与曝光。
同时,也有些开发者为了追求更广泛分发,刻意低估实际内容评级——这就可能构成虚假申报,一旦用户举报或平台复审,极可能面临下架风险。
不少青少年向应用在接入第三方广告SDK时,缺乏对广告主内容的筛选能力,导致明明是适龄应用,却出现不适龄广告素材。
特别是在出海至东南亚、拉美等内容监管宽松市场时,广告商素材较为开放,若未设定合适的内容过滤标签,很容易违规。
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产品,原本就需要遵守更高的隐私保护标准(如不允许行为广告、不允许位置收集等)。
现在政策要求隐私实践与评级分离申报,意味着你不能靠一个“Everyone”评级来“带过”数据采集风险,必须在隐私政策、产品设置中分别说明。
构建合规分级体系
建议至少每半年对所有上线产品的分级问卷进行一次复审,特别是在内容、功能或广告平台发生变化后,及时提交更新问卷,避免“僵尸问卷”带来下架风险。
无论你用的是 AdMob、Unity Ads 还是 ironSource,都应开启“内容等级过滤”功能,确保投放广告内容不超过应用评级。
对于面向青少年或儿童的应用,建议使用 Google 自认证的广告 SDK,并设置“儿童广告限制”功能,避免被识别为隐私违规。
在应用中设置年龄引导功能,并根据用户年龄设定不同的数据使用逻辑和权限开关。
例如,针对13岁以下用户不启用第三方追踪、不允许社交分享等。将这些差异性实践体现在隐私政策和用户协议中。
对欧美、日韩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分别设置不同的内容策略、分级选项和广告筛选机制。
可以考虑以动态内容加载或AB版本管理的方式,进行市场差异化处理。
结语
内容分级曾被认为是“上架流程中的一个按钮”,如今却成为Google Play生态中最具分歧和风险的环节之一。随着用户年龄敏感度的提高、监管压力的加剧、平台政策逐步收紧,内容分级早已不只是表面评级,而是一套完整的内容管理与合规机制。对出海开发者来说,谁越早建立起合规意识,谁就在全球市场上多了一层护盾。未来的竞争,除了产品本身的打磨,还有对政策体系的深度理解与灵活适应。Google Play 7月的这次更新,也许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