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G一直是游戏出海市场的高价值品类,单用户贡献的收入远超下载量占比。头部作品如《Whiteout Survival》和《Last War: Survival》均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也推动市场格局发生着变化——SLG早已不是单一打法就能制胜的赛道。
而从今年的一些产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新解法:《Kingshot》靠的是“重投放+快节奏”融合玩法快速突围,累计收入已突破数千万美元;FunPlus推出的轻量化SLG《Tiles Survive!》来势汹汹;IGG持续推动《Doomsday: Last Survivors》的创新,使其海外市场的月流水首次超过《Lords Mobile》;“Thronefall-like”的建造+防守循环机制开始被众多SLG游戏参考;监狱题材、中式民俗恐怖题材快速起量,也为SLG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不难发现,轻量化SLG正在快速改写行业格局:越来越多厂商尝试通过简化机制、拓展题材和优化广告素材,把原本只属于核心玩家的领域,延展到女性用户、休闲玩家乃至跨品类用户身上。可以说,SLG的未来不再仅仅依赖“硬核数值”,而是更注重破圈与长青运营的平衡。
关于这一话题,Enjoy出海和多家游戏媒体不久前与Google中国大客户部游戏行业副总裁柯光信进行了一次交流。
Google中国大客户部游戏行业副总裁柯光信
数读两个重点方向:用户拓圈、长青运营
柯光信谈到,中国游戏产业开拓海外市场已有多年。2018年,在美国市场收入Top 100的手游中,中国开发者仅占11个,而今年这一数字已提升到27个,这一变化说明中国游戏的出海成果斐然,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参考2024年成绩,全球IAP的年增长约为4.4%,而中国开发者的整体增长率达到11%,显著跑赢大盘。这背后是开发者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快速迭代的能力以及对新机会的开放心态。
与此同时,中国团队的开发实力不再局限于传统手游,而是逐渐拓展到融合类SLG、休闲游戏以及PC跨端游戏等多个领域,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正逐年增强。
对于未来的发展,柯光信认为主要有两个方向值得关注:其一是用户“拓圈”,其二是“长青运营”。
一方面,要思考如何制作新游戏、拓宽全球用户圈层;另一方面,则要探索如何让已有游戏能够更持久地运营。SLG作为最典型的例子,过去几年虽然下载量占比并不高,但它和卡牌品类持续贡献了极高的IAP收入。
过去大家热议SLG是否还能破圈,而近一两年的表现恰好证明了这一点。SLG不仅在核心用户中保持吸引力,还通过轻量化的尝试吸引了更多女性玩家与休闲玩家。越来越多原本不接触SLG的人愿意尝试,从而带来新的增长。
广告素材的轻度化与融合化,让这些新用户逐步进入并留下来,他们在清晰的UI引导下逐渐掌握玩法,从故事与角色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沉浸其中。正是抓住了这些非核心玩家的兴趣与需求,中国开发者在SLG破圈中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经验。
柯光信以韩国市场为例,Google在帮助头部SLG新游拓展用户圈层的过程中发现,用清晰的UI设计可以让拓圈玩家有信心推进游戏。结果显示,认可游戏UI设计的玩家相比其他玩家有2.2倍的概率感受到推进游戏的乐趣。
一位韩国玩家则反馈称,他从零基础开始,逐渐被故事和角色养成吸引,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越来越理解SLG的玩法。柯光信对此评价,“这正是过去一两年轻度化 SLG 拓圈取得成功的原因,即抓住了非核心 SLG 玩家的兴趣和需求,让他们逐渐深入并参与其中。”
但光有破圈还不够,如何让游戏长线运营同样重要。过去十年,新游戏发行数量在 2018年达到顶峰后逐年下降,这意味着手游行业已经从粗放式探索转向精细化运营。如今在海外市场收入Top 100中,运营五年以上的长青型游戏占比越来越高。
如何让游戏保持常青,已成为开发者必须面对的课题。从Google的观察来看,可以从内容、社区和营销三个维度切入。内容方面,随着短视频和短剧的发展,玩家的单次游戏时长缩短,但对即时满足感的需求更强烈,这要求游戏内容设计必须符合“短、平、快”的趋势;社区方面,构建活跃且有黏性的社群,能让玩家形成长期留存的意愿;营销方面,则需要持续深耕和不断打磨,以保持用户对产品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在这一切的背后,Google希望通过自身的技术与平台,为中国出海开发者提供助力。无论是Google Ads、Google Play、AdMob,还是YouTube,Google都能在广告素材优化、用户行为洞察、内容趋势捕捉以及社群运营等方面给予支持。柯光信表示,Google的目标是将这些经验带给中国开发者,帮助他们在出海征程中走得更远。
国产SLG具备独特优势,而如何放大优势也很关键
Google在和几位头部 SLG 厂商探讨的过程中,所达成的共识在于中国开发者在全球SLG领域具备明显优势。一方面,中国本土市场的 SLG 品类体量非常大,产业积累深厚,对这一赛道的理解非常深刻。另一方面,中国开发者在迭代速度和思维转换上非常突出。他们普遍持开放心态,愿意试错,执行力强,能够快速进行迭代,并且具备极高的韧性和持续性。
而这往往会造成一种局面,游戏厂商不希望做太多激进的战略打法,决策也会更加谨慎。柯光信指出,Google在与这类长期运营的SLG游戏合作时,会与开发者保持同一方向,核心目标是助力游戏实现持续运营。
长期运营的关键在于在每次版本迭代过程中,如何加入新的题材或新的玩法元素。Google希望与开发者一起,为长青游戏找到合适的轻量化和融合性的新玩法。这其中,广告素材在投放过程中的表现其实能够提供很多答案,它可以作为消费者喜好的测试工具,帮助找到现有玩家最感兴趣的游戏玩法。
此外从去年开始,Google和很多开发者一起探索如何利用AI工具更快地制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游戏素材。当然AI作为工具还是要依赖有经验的创意人员和营销人员来指引。
在这方面,Google和开发者的合作分成两部分:第一,是利用AI工具基于历史数据进行打标和分析,帮助发现素材方向的机会;第二,是通过拥有不同视野的创意人员,探索过去没有尝试过的新方向。总体来说,AI 在素材生成上的运用已经非常广泛。从投放表现看,确实带来了正向提升。
在变化中突围:SLG海外市场的新潜力
柯光信谈到,SLG的主要市场是欧美和日韩,不过近几年开始,中东、东南亚和南美也逐渐被更多厂商关注,大家都在积极拓展这些新兴市场。
中东市场整体的玩家数量不如欧美和日韩,但这一区域的玩家在付费能力以及对SLG的理解上,具备非常大的潜力。在题材层面,还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再看东南亚和南美。开发者对这些地区的玩家可能会有一些先入为主的想法,比如付费习惯是否成熟。但根据Google的观察,这些地区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同时付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意味着它们作为大市场的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在SLG付费上也具备越来越大的可能性。
在分享中,柯光信还重点提及了海外SLG游戏女性用户比重的提升。
以韩国为例,女性用户的比例明显上升,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现象。过去,无论是女性还是部分男性用户,他们对 SLG 的认知往往停留在玩法复杂、数值体系难理解的阶段,因此进入门槛较高。但这两年,中国头部SLG厂商逐渐通过轻量化的玩法设计,以及更容易吸引非核心玩家的广告素材,成功让更多新用户进入。
在引导新用户进入时,有几个关键环节:
首先,平滑的入门体验。对于女性玩家,或者之前对SLG并不熟悉的轻度玩家来说,如何让他们在一开始有平滑的衔接体验非常重要。很多轻度化的SLG在早期会采用更卡通化、拟人化的表现手法,配合带有人格化特征的故事情节,让玩家逐渐融入其中。
其次,逐步过渡到核心玩法。开发者还需要在细节上做好设计,让这部分玩家能够逐渐过渡到SLG的核心玩法中。
最后,多层次的融合体验。近几年轻度化的SLG在韩国市场发力,包括女性用户在增加。要真正留住她们,就必须在产品中设计出“多层次的融合体验”,这一点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