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短剧自习室
题图来源 | pexels
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微短剧出海暨健康发展论坛”中,点众科技董事长陈瑞卿《微短剧:顺应时代的全球性文化现象》分享如下。
海外微短剧市场预计达 350 到 360 亿美金
目前微短剧在海外也是变成一种文化现象了。我自己在三年前提了这个观点,微短剧会变成第五大文化现象,我以前说的好莱坞电影,包括日本的漫画,中国的网络文学,微短剧会超越前面四个。
从前三年我们出海走过来的路来看,这个发展很快,在 2023 年年初的时候,预测在十年之内超过一百亿美金,现在我觉得再更新一下“全球短剧市场如何突破 500 亿美金”。大概在 10 年之内,中国差不多 150 亿美金,海外至少有 350 到 360 亿美金,我觉得是远远超过我们当时预期的。
中国微短剧发展很快,分享一个数据,我最近的思考。中国的人口大概有 14 亿,中国目前短视频大概 10 亿用户,基本 70% 的渗透率。微短剧的用户,2024 年底的时候,统计是 52%,到 2 月底的时候已到 60%,渗透率非常高,增长了 8 个点。
假以时日,微短剧渗透率到 70% 到 80% 左右,我们说 70%,还有 10 个点的空间。中国的微短剧用户会到 7 个亿,这个里面含了独立 APP、小程序、各个用户平台和流量平台使用场景。像美团等各个产品,像爱奇艺都算。当然也包含抖音和快手。
海外的用户,除了中国以外,还有 64 亿人。短视频有 30 多亿用户,渗透率只有 50% 多,中国的短视频是 70% 了。假以时日,海外用户渗透率在 60% 左右,这样的话,短视频用户基本上是在 40 多亿吧,我们按照短剧有一半,就是 20 亿用户。
短剧出海这些企业加起来 200 多家(短剧自习室最新数据是 400 个产品,安卓和 iOS 共加起来 700 多个应用),可能前五家加起来的市场份额超过 70%,甚至更高。就头部平台来估算的话,累计海外用户大概 3 个亿左右。内容上,包括在国内,我们加起来微短剧可能超过 5 万部,但是海外原创剧才过一千部,这个数量各方面来讲也是远远不够的,品类也是远远不够的。
这个空间刚刚开始,根据我的估算,大概比较准确的,2024 年整个充值和广告应该是在超过 12 亿美金,甚至接近或超过 15 亿美金。今年,翻一倍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超过 24 亿美金,甚至是到 30 亿美金。去掉苹果和谷歌的通道费,净收入将近 20 亿美金。
以中国企业为主,其他国家企业也在进入
目前 200 多家出海企业,中国的企业可能占到了 80%,甚至更高。前 10 的企业,我觉得至少 8 家是中国企业,我觉得大概是 10 家,有可能是 8 家。
现在很多国家的态势也比较猛,像德国、韩国、日本、东亚国家,包括印度也在。美国公司比较慢一点,像迪斯尼、漫威,筹备一年多还没有开机,不排除他们下场的可能性,他们在观望。包括我们跟韩国、日本非常头部的企业沟通,他们每天都在研究,为什么中国的微短剧做得很好。我们是走在全世界前列的,还是比较骄傲的。
韩国企业很有魄力,一上来先计划拍一千部再说,已经拍了三百部,非常看好,非常坚定。有意思的是,我们微短剧在韩国还卖得不错,他们看了,认为是 AI 翻译的。但实际是人翻译的,这是我们做得不好的地方,这是我们从业者的悲哀。
我们的微短剧卖得好,韩国企业卖得不好。但他们的演员、剧本故事都不错,为什么,我们各自得到各自的答案,毕竟我们有三年的经验了。
我们未来会面临兵团作战,土耳其公司,日本公司。土耳其这个地方,虽然不大,消费也不行,但是土耳其是第二大影视出口的国家,韩国是第三,美国是第一。俄罗斯在打仗,也在进军微短剧,还是准备投入蛮大的。日本动画产业有 2500 亿人民币,他们的微短剧至少能够做到 1500 亿。
美国公司下场的还不太多,但是我觉得早晚的事,他们一旦看到我们中国走出去的时候,有很多内容出来了以后,我觉得他们大概率也会加大投入。
我们很幸运,在一个时代,站在这个舞台。我觉得我们非常有信心,能够在海外微短剧占据相当大的空间。
数字产品将近一万亿的规模。我觉得微短剧未来不会比整个漫画这个市场规模小。其实漫画这个市场规模就很大,所以我觉得也会多很多。
市场占比目前是北美一家独大,将近 65% 左右,北美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另外还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整个数字娱乐市场,北美大概在 33% 左右,东亚能占到亚太地区大概在 27% 左右,我觉得这里面的空间还非常大。
微短剧:顺应时代的全球性文化现象
微短剧有可能覆盖以前网络文学很多覆盖不到的地方。假如说从业者进去,我相信以我们中国公司的勤劳,勤奋,敢于拼搏和创新的精神,我相信两年后回头来看,现在很多的迷惑和问题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就像在中国一样,目前已经很清楚,整个大框架,整个思路怎么做。
人才供给,目前看上去是个问题。海外市场的人才密度完全不一样。一旦解决人才问题后,我相信在海外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今年 20 亿美金,明年,最迟后年,突破 50 亿美金,这是大概率事件。这是我自己的一个研究。这个数据可能不准,不代表任何立场。
中国我认为大概是在 2028 年左右,会出现一个 3 亿 DAU 的免费微短剧平台产品,10 亿短视频用户的 30%。海外有 30 亿的短视频用户,可能会出现 10 亿 DAU 的微短剧免费平台,收费不太可能,大概率是免费平台。将近 2.8 亿会员。我觉得五年或者十年,会出现一个上亿会员的企业和免费平台,这是我自己的判断。
为什么会这样?微短剧我觉得是一个时代的必然产物,我们所有的内容,之前的电影、电视剧,是基于 TV 大屏和 PC 产生的。顺应时代,基于手机的叙述方式就是微短剧。所有的内容,所有的故事,延续性的都可以用微短剧重新表达一遍。
未来在手机上也会出现很多这种好内容,包括频道剧,泡沫剧,也是一种微短剧的方式。换汤不换药,还是讲故事,故事内核还是一样的,只是一种新的叙事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许有一些新的创作,一些现代的折射,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讲人性的东西,讲到社会的映射。
提供情绪价值,先抛开微短剧的对和错,在经济处于一个增长平缓的阶段,有三个行业一定会很好。一个是造梦经济。微短剧很多品类就是造梦经济,但是现在有很多变化,很多引领,在品质上不一样了。第三个是平价经济,短视频刚开始很贵,现在很便宜了,几块钱可以看,甚至免费也很多。
这是必然的。全世界,像日本也好,包括美国的 29 年,包括日本 30 年,新的产业都是有这三个特点的,微短剧全符合。
为什么发展这么快,我也在思考底层逻辑。我们刚好处在这个赛道上,加上从业者的一些努力或者探索。时代造就了很多事情。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被手机高度绑架了。让我感觉可能在海外发展速度会更快。虽然支付、产能、基建都很有问题的。
在中国,大概每个月花的时间是 180 个小时。发达国家是在 150 小时以下,有的国家达到 280 小时,一天花 9 个小时在手机上。在东南亚很多国家都是这样的,没有客厅,没有电视机。不用 PC,所有一切都在手机上。
十几年前,没有微信支付的时候,只能用手机支付,去超市便利性买个点卡。付费消费时,很多人不是不想看,是没有条件看,点卡花完了,坐两个小时车再去换点。
这是一个增长点,新的用户使用场景和习惯,这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差别,它的变革和逻辑的变化,更像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差别。所以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会超过 PC 互联网。
哪些公司在做海外短剧市场
大家很关心哪些公司在做出海微短剧。
首先一个,我们国内的公司。
我们去年还是翻译剧为主,因为我们原创剧没有做起来。就跟眼睛不好,耳朵很好一样,我们翻译剧很花心思去做。
两周前有一家投资机构找到我们,说你们企业对行业有一个特别大的贡献。你们把微短剧翻译剧传播出去还赚到钱了,这个影响就很大。每一家做国内平台的公司,把我们的内容在海外增加新的变现方式。
还有传统的老牌出海企业,觉得这个事挺好,也来干。
还有做工具、游戏的。游戏的多一些,工具的少一些,做工具有一些特点,不愿意花钱,那可能做不太大。
还有一个最大的可能性,老牌的影视公司,比如迪斯尼、漫威,他们一定会做的。
还有类似我们国内的大公司,他们也一定会去做,就像我们先去探路,人培养好,后面的收割机在后面收割了。我们跑得足够快,也许有幸参与比较早,做革命先驱,弄不好也会做革命先烈。每家公司会有自己的应对策略,这是必然的,趁现在有这个机会,把产品做好,内容做好,未来会很有机会。
国内已经很成熟了,每天上新一百多部,年度产能大概 4 万多部。海外还很少,去年做的最多的大概是 Reelshort,大概 120 部,今年就 300 部,其他的乘以 3,就是差不多一千部,还不如国内早期一年的产能,这个也是制约本身发展的很重要的原因。
产能跟成本很有关系,拍一部刚开始 8 万,15 万美金,现在可能 20 万美金,到年底可能卷到 30 万美金。大家也会发现,去年很火的剧,现在也没有人看了,迭代也很快。同时也看到很多创新,跟当地文化的融合做得很好。
总的来讲,出海这块,我觉得没有做到 0 到 1,不管是商业模式也好,内容生产体系也好,人才的密度厚度也好,远远没有到 0 到 1 的地步,可能就是 0.1。
基于海外的创作体系的建立,叙事方式的建立,我们的会员模式的建立。我觉得这个行业就开始起飞了。不是现在这样,提供的价值和付费价值完全不对等,这样的模式不会持续的。现在还是红利阶段,离健康发展的阶段还远。
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DramaBox 用户大概累计下载 45.3 亿,我们后台的数据看到我们大概 9 千万用户,月活 450 万左右,覆盖了 200 多个国家。目前原创并不多,一个月不会超过 10 部,更多是翻译剧。点众大概现在有 1600 个人,在海外大概有 400 人左右,目前也是在这个领域也是头部企业之一。
国内和海外是一样的,核心还是内容。海外可能在发达国家更复杂一点,对 IP、知识产权的保护更严。IP 我们现在慢慢理解,最后竞争的时候,不光是内容的竞争。这点可能跟国内也不太一样。
我们投入很大,探索也不太一样。长剧平台,做到真正上规模也是需要几千人,很多是需要投入非常大的。不是和做的小程序一样,确实投入不大,几个人就行。如果要做到头部平台,能够上亿 DAU,上亿会员,可能就要几千人的公司。
我们的 Slogan,让全球用户体验微短剧带来的快乐,装 DramaBox,这是我们的一个口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