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游研发费用趋势
整体来看,上市游戏厂商的研发费用普遍呈上涨态势,头部厂商仍在持续加大对游戏开发、人才吸引等方面的研发投入,这些投入主要用于加强内容生产质量与加速内容生产效率。
研发制作技术领域,采用更先进的引擎和生产管线以制作更高质量的内容;研发流程方面,则采用更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并不断加快游戏生产的工业化进程,以保障游戏产品研发效率提升。
手游 CP 规模与发展趋势
从数据来看,北上广深仍是游戏研发集中分布的主要区域,引领着国内研发的主流趋势,制作了市面上大部分热门产品。其中北京以 20 款上榜手游领跑榜单,仍是研发集中的重镇,聚集了大量经验丰富的制作人。
在非一线城市中,杭州、厦门、成都等地汇集了大量优秀研发人才,在头部产品中占比不高,但 CP 数量众多,在中腰部游戏产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川渝地域人才成本适中,对于游戏行业还有专项产业政策扶持,初期资金压力下,可玩性强、体量相对较小的独立游戏产品成为这些 CP 的首选。
不同地区研发商具备差异性,北上广深人才效应明显,代表中国游戏研发的前沿动态,杭州、成都等城市频出精品,创新性强。
// 中国手游畅销榜细分品类游戏现状
从下图数据可知,MMO 品类仍是当前最热门的细分品类, 占据的数量最多。策略类游戏是次热门的游戏品类,与 MMO 一同作为中重度游戏的领航者,占据了整个畅销榜一半以上份额。这也证明中重度游戏仍是当前研发的重点品类,值得研发厂商花费较高成本长期投入,以获得更长线持久的营收。
除了中重度赛道以外,在棋牌类、休闲类、二次元类等垂直领域中,均有持续展露亮眼表现的产品。以青瓷旗下的休闲放置类《最强蜗牛》为例,自 2020 年推出以来,仍活跃在畅销榜单 TOP100 中,打破了休闲游戏短平快的魔咒。
与此同时,畅销榜 TOP100 产品中,7 成是运营超两年的老游戏产品,游戏的生命周期延长,长线运营趋势显著。研发未来更应注重游戏的长线运营策略,设计更深度的游戏内资源获取与产出方式,提升玩家在游戏中的长线体验。
中国手游内容生产机制
建立一个有竞争力且可长期产出创意的内容生产机制是手游突出重围的重要方式,不同品类游戏的核心要素差别巨大。因此,对游戏内容研发能力的判断应以品类为主要依据。
头部大厂大多已从研发代理向自研自发转变,且以综合性内容生产机制为主,通过游戏中台机制快速支持不同项目的研发需求。如腾讯旗下四大工作室齐发,通过赛马机制完成内部竞争,并通过中台快速支持不同项目效率提升。网易则对新项目不确定性的包容度更高,在非强势品类中也有很多创新尝试,并借助中台提升整体研发效率。
聚焦某品类赛道的厂商大多也向自研自发转型,单款成功产品经验的背后,往往积累了多款同类型游戏研发制作的经验。如在 MMO 游戏品类中,社交是非常关键的属性,优质的 MMO 游戏中多年积累并做出了完备的生态系统,同时满足不同类型玩家的精神需求。
热门手游品类玩法&优质游戏研发经验
MMO 游戏
MMO 品类发展历史悠久,品类较成熟,赛道竞争激烈,宏大复杂的游戏生态体系对于研发团队的经验和能力要求高。
MMO 游戏的核心是社交,往往在游戏中构建了一个微型社会,玩家之间存在着协作与斗争等复杂的关系,一般主要由任务系统、社交体系、战斗体系与交易系统四大核心模块组成。
成熟的 MMO 游戏中具备明显的资源流动关系,从开启主线任务开始,逐渐适应游戏内的社交体系并进入战斗,得到战斗结果后获取资源,进入游戏内的经济体系兑换与消耗资源,然后再次进入战斗,是一种资源不断循环的过程。
区分于其他类别的游戏,最值得一提的也是不能忽略的部分,就是 MMO 游戏中存在交易机制,交易机制是关乎游戏平衡性的重要模块,也是把控游戏核心循环的关键。
以《塞尔之光》为例,作为 MMORPG 领域的标杆游戏产品,自 2019 年上线以来一直保持畅销榜前列,且在全球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均有亮眼表现。《塞尔之光》研发时针对不同地区的特性做了玩法迭代和运营策略调整,通过核心玩法 + 当地特色玩法的方式,达到投其所好的效果。
在探索游戏方向时,以玩家体验为创造与审核内容的标准;明确研发方向后,制定了战法牧配合攻略副本为核心的游戏玩法,并在手游端首次实现端游战法牧玩法的极致体验。
来源:数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