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Enjoy出海 >

新闻资讯>

解读《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的16个关键数据与八大特征

解读《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的16个关键数据与八大特征
 ·  Dec 17, 2021 7:01:06 PM

中国游戏行业又即将要度过一年了,在经过了2020年的动荡之后,游戏产业在2021年也没有放松下来,虽然整个市场依然在稳健的发展之中,但是一些政策上的改变以及产业自身的健康问题已经显露无疑。在近日举办的2021年度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兼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为行业带来了《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在此报告之中,我们可以对2021年游戏产业的发展一览无余,报告以发展与内容方向对产业进行了解刨,在发展状况上从产业和用户两个方面进行了数据的采集分类整理,而在内容上则对各品类分支市场,自研游戏出海以及竞技二次元等热门赛道进行了分析。

 

中国游戏市场收入与用户规模:

 

1、 2021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 2965.13 亿元,比2020年增加了 178.26 亿元,同比增长 6.4%,依然保持增长态势。但是,新冠疫情下宅经济的刺激效应逐渐减弱,年度爆款数量减少,以及游戏研运成本持续增加,使得增幅较比去年同比缩减近 15%。

 

2、 其中,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市场实际销售收入 2558.19 亿元,比2020年增加了 156.27 亿元,同比增长 6.51%。但是同样,较去年同比约缩减近20%。

 

3、 中国游戏用户数量保持稳定增长,用户规模达 6.66 亿人,同比仅增加了不到 150万人,游戏人口的红利基本饱和。

 

自研游戏海外战况

 

4、 2021 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 180.13 亿美元,比 2020年增加了 25.6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59%,但增速同比下降 17%。

 

5、 按品类来分,中国自研游戏中策略类游戏收入占比为 41.40%,角色扮演类游戏的收入占比为 13.46%,射击类游戏收入占比为 12.96%。三类游戏合计占比达到 67.82%。(详情见下图)

 

 

6、 按地区来分,中国自研游戏在美国市场的收入占比为 32.58%,继续扩大优势(去年为27.55%)。来自日本、韩国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18.54%和 7.19%。三个地区合计贡献了中国自主研发移动游戏出海收入的 58.31%,呈逐年下降趋势。也就是说,国产游戏正在不断探索和渗透新兴的海外市场。(详情见下图)

 

 

游戏分支市场

 

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在2021年持续走强,实际销售收入 2255.38 亿元,占比为 76.06%。端游市场略有反弹,但页游市场再度萎缩。其中,客户端游戏市场实际收入上升为 588 亿元,占比为 19.83%;网页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下滑至 60.30 亿元,占比仅剩 2.03%。

 

7、 中国移动游戏市场2021年实际销售收入 2255.38 亿元,比2020年增加了 158.62 亿元,同比增长 7.57%。

 

8、 中国客户端游戏市场2021年实际销售收入 588 亿元,比2020年扩大了 28.80 亿元,同比增长 5.15%。能够实现近三年的首次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今年新上线的部分客户端游戏表现出色,同时以移动游戏为核心的全平台发行模式逐步兴起。

 

9、 中国网页游戏市场2021年实际销售收入仅为 60.30 亿元,比 2020 年又减少了15.78 亿元,同比下降 20.74%。页游市场已经连续五年下滑。

 

10 、中国主机游戏市场2021年实际销售收入 25.80亿元,同比增长 22.34%。这一数据是从2020年开始统计,这一年来,国内厂商的自研产品陆续登陆主机平台,促进了市场的增长。

 

(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占比)

 

电竞游戏市场:

11、 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2021年实际销售收入1401.81亿元,比2020年增加了 36.24 亿元,同比增长 2.65%,增幅较去年猛缩。电子竞技游戏用户数量微微增长了1.3万人,规模达 4.89 亿人,同比仅增 0.27%。不过,报告也指出,在电竞入亚和英雄联盟总决赛中国战队夺冠的背景下,明年或许会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二次元移动游戏市场:

12、 中国二次元移动游戏市场2021年实际销售收入 284.25亿元,同比增长 27.43%。头部产品表现稳定,新鲜血液不断产出,对该市场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移动休闲游戏市场:

13、 中国移动休闲游戏市场2021年实际销售收入 346.53亿元,同比增长 17.42% 。其中,游戏内购产生的收入为 69.44 亿元,广告变现产生的收入为 277.09亿元。

 

移动游戏Top100深度拆解:

 

按品类来看,角色扮演类游戏在2021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中的收益占比和数量占比,仍维持着最高的 份额;如果按IP类型来看,自创IP遥遥领先;按题材来看,玄幻/魔幻则最受欢迎。

 

14、 在2021年收入前100的中国移动游戏产品中,按品类数量划分,角色扮演类游戏占比 25%;其次是卡牌类游戏,占比 15%;第三位是策略类游戏,占比 9%。

 

如果 按品类收入划分 ,最高的角色扮演类游戏占比为 19.56%,与去年几乎持平;多人在线战术竞技类游戏占比为 14.95%;射击类游戏也有 14.07%,三者占总收入的 48.58%,占全部收入的近一半。 (详情见下图)

 

 

15、 在2021年收入前100的中国移动游戏产品中,按IP类型数量划分,数量最多的是自创IP,占比达到41%;其次是端游IP,占比也有24%;再往后分别是小说IP占比9%,和主机/单机IP占比8%。

 

如果 按IP类型收入划分 , 占比最高的仍然是自创IP。自创IP的营收占比较去年进一步提升至42.46%;端游IP占比也达到了32%;小说IP和主机/单机游戏IP改编产品占比相近,分别为 8.33% 和 8.27%。 (详情见下图)

 

 

16、 在中国移动游戏收入排名前100的产品中, 收入最高的三种游戏题材 依次为 玄幻/魔幻、文化融合以及现代题材,所占的收入比例分别为 22.12%、15.82%和 15.81%。

 

而 题材类型数量最多 的三种类型分别是玄幻/魔幻、弱题材以及历史题材游戏,占比依次是 29%、18% 和 13%。玄幻/魔幻题材类游戏在收入和数量占比中都进入前三名。

 

 

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概述(八大特征):

 

一、坚决执行未成年人保护的要求,积极落实防沉迷工作

 

2021 年,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游戏产业发展工作,把未成年人保护和防沉迷工作作为游戏产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21 年 8 月 30 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网络游戏防沉迷工作提出明确的新标准、新要求,进一步严格管理措施,推动游戏产业的规范化管理。9 月 2 日,中宣部发布《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为文化产业环境的净化提供了进一步的政策支撑,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强化游戏内容审核把关,提升游戏文化内涵。9 月 23 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了《网络游戏行业防沉迷自律公约》,进一步强化了游戏行业的自律意识。

 

在游戏主管部门的指示和行业协会的监督下,各地区、游戏企业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整改工作。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和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压实未成年人保护和防沉迷的相关措施,从产品研发到平台监管坚决执行管理要求、落实实名认证、筑牢安全防线、夯实平台管理,遵守市场秩序、开展自查自纠等工作。随着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和游戏企业的积极配合,游戏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绩,整体明显向好。

 

二、加速产业布局调整,建立特色产业良性发展模式

 

2021 年的游戏产业在特大城市的布局依旧明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成为头部企业的集聚地并释放了巨大的产业能量。北京依托政治地缘优势全力打造“一都五中心”布局;上海在致力于打造“全球电竞之都”和“游戏创新之城”的同时,加大对原创游戏扶持力度;广州作为中国游戏企业集聚发展的老牌城市,通过整合技术、资本、金融等优势为游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深圳依托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技术优势加速了城市“链长制”数字经济的产业布局。

 

除游戏产业发展度比较高的城市外,我国游戏产业在其他区域的布局策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江苏立足新型基础设施,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游戏文化品牌化发展。海南依托地理优势和旅游资源,提升“电竞+旅游”的融合规模,吸引了众多游戏企业的落户。四川、重庆深耕移动游戏产品,构建新型的游戏产业生态基地,打造了以游戏IP 为核心的纵向产业。浙江云游戏、电子竞技等新兴业态产品,深化数字生产能力。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形成了成渝文化圈、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电竞产业布局圈,创建了多个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促进了中国游戏企业的集聚化、差异化、特色化的多维发展。

 

三、产品形态共生发展趋势明显,运营发行买量成本日渐增高

 

2021年,中国的移动游戏市场依然是游戏产业发展的重点,但是整个业态发展并不是呈现“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受到全球“大屏游戏”回暖的趋势影响,中国游戏产品形态也呈现出了移动游戏和客户端游戏两种类型齐头并进的趋势。随着我国精品游戏“多端并发”渐成趋势,跨平台的内容制作开发成为现阶段游戏产品生产的重要方式,为实现产品多元化和精品化的发展要求奠定了良性的产业基础。

 

从运营发行方面而言,游戏产品运行模式依然保持内购充值方式为主,广告变现模式也正逐步发展起来,但买量成本逐步升高,产业红利压缩、运营效果不达标等问题,值得整个游戏行业关注与深思。未来游戏产业在人才培养、创新协同、产业分工、创新发展等维度上尤为值得关注。

 

四、产业竞争日益加剧,建立良性竞争格局渐成行业共识

 

目前我国游戏产业竞争加剧,产品市场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头部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渠道运营能力、产品推广能力、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相对而言,中小游戏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环境更为严峻,加之开发资本、渠道推广等手段的限制,中小企业的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追赶头部企业的产品开发效率,随着运营成本的不断提高,它们的生存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发展、买量成本的升高、渠道与研发的价格之争进一步拉大了头部企业同中小企业之间的发展差距,成为游戏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呼吁行业建立良性竞争的游戏生态、打造全产业链的价值提升模式。

 

五、拓展游戏出海市场运营范围,通过优质游戏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

 

今年我国游戏产业出海规模、海外市场的渗透范围和产品销售规模依然保持增长。特别是对更多海外市场的开发上,我国游戏出海的国家和地区数量直线攀升,例如智利、埃及等国家或地区也已开始成为我国游戏出海的重要区域。我国游戏产业的出海产品类型更加多元,突破了以往以策略等中重度游戏为主的类型局限,出现“多赛道”并进发展的趋势,在不同品类和细分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在持续增强,休闲、策略等领域表现较为亮眼。面对海外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我国游戏企业在休闲游戏领域深耕细作,加快产业布局和产品投入,有利于提高海外市场份额。

 

我国游戏产业海外布局肩负文化出海的重要任务,作为中国对外文化输出的“窗口”,将中华文化内嵌于游戏产品中,也是我国对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方式。游戏产业国际竞争力日渐增强的同时,中华文化、中国元素的国际影响力也随之逐渐扩大。

 

六、电竞产业社会关注度日渐提升,规范化管理成为发展的重点

 

2021年,电子竞技产业的社会关注度明显提高,以电竞入亚、英雄联盟总决赛夺冠等事件为契机,我国电子竞技产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关注度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提升。作为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体育项目,电子竞技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引人瞩目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被各地政府视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

 

目前我国的电子竞技产业逐步发展,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生态闭环,通过赛事运营和内容深耕等方式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

 

伴随未成年人保护政策的持续升级,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开始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2021年8月30日,未成年人游戏新规出台后,电子竞技行业迅速落实职业选手、青训选手年龄合规的相关工作,长远来看对产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化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电子竞技行业期待政府部门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完善行业管理规范机制、加强青年电竞人才储备,以此引导电竞产业走上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升电竞产业国际竞争力,从而推动电竞产业长足发展。

 

七、技术升级加速业态变革,游戏赋能提升产业价值

 

技术与游戏共生发展,相互促进,技术提升游戏开发效率与产品体验,而游戏产业的繁荣又反过来加速了技术的迭代更新。目前,我国游戏产业的自研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发展瓶颈,在引擎开发方面尚存在一定技术短板。而新兴技术在游戏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使游戏成为新兴技术的“实验场”。云游戏打破了行业内的应用边界,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虚拟现实产业正在突破关键技术,推动VR、AR游戏发展的同时促成了元宇宙概念的兴 起。作为当下热门话题,元宇宙概念引发众多产业和资本的广泛关注,我国部分游戏企业开始对元宇宙进行布局。

 

“游戏+”的多元融合加速了内容产品的横向拓展,延伸了游戏的社会功能,同时也为游戏赋能提供了新的实践平台。越来越多的游戏企业以功能性游戏为抓手,深耕游戏产品的社会价值,加快游戏产业的衍生品开发与制作,推动游戏同教育、文旅、医疗、公益、科普等多种元素的融合发展,加快主题游戏的产品开发,加速游戏产业价值的横向拓展,彰显了游戏的多重功能价值。

 

八、加大党史教育学习力度,推行社会公益活动

 

中国游戏企业为了更好地丰富党建工作,依托线上、线下资源优势,推行各项党建工作,深入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持续加强从业者的党性修养。它们发挥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优势,设计学习小程序,围绕中共党史等时政议题,提供党史学习的在线教育,通过数字化技术与党建内容的深度结合,多层次、多角度激发了党员学习的热情。

 

2021 年,多家游戏企业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在河南雨灾期间,多家游戏企业第一时间组织防疫物资捐助,并积极调动技术资源、组织志愿者协助政府展开救援。更有多家游戏企业连续多年为边远山区小学、留守儿童和残障儿童提供善款资助,并开展结对帮扶。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下,它们积极投身到环境整治、改善生态环境等公益活动中来,通过技术手段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当地物产资源,从文化旅游、产业赋能等多角度助力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