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Enjoy出海 >

新闻资讯>

Google+,再见!

Google+,再见!
李峥  ·  Feb 2, 2019 6:18:18 PM

近期如果你手中还有Google+的账号的话,如果你还能想起登录的话,你会在首页看到这样一个通知,Google现在已经正式通知用户,个人用户的Google+账户将于2019年4月2日正式关闭。

 

具体来说,Google是这样说的:

 

“考虑到个人用户版 Google+ 的使用率较低,而维持满足消费者期望的成功产品面临的挑战过高,我们于 2018 年 12 月宣布将在 2019 年 4 月关停个人用户版 Google+。谨在此感谢你使用 Google+,并告诉你接下来要采取的一些行动,包括如何下载你的照片和其他内容。”

 

另外,在发送给开发者的邮件中,Google+表示将于3月7日关停Google+API,届时所有Google+API和所有Google+登录功能都将完全关停。关停举措将逐步实施,最早从1月28日起,用户在调用这些API时就不时会出现失败的情况。Google建议开发者停止使用Google+登录功能,并改用更加完善的Google登录身份验证系统。

 

个人用户版 Google+的使用率较低和维持满足消费者期望的成功产品面临的挑战过高,这是Google给出的之所以关闭Google+个人版的官方正式理由。要知道,让一个世界互联网巨头承认自己的个人用户使用率较低,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如果你平时关注互联网新闻,就会知道这不是Google第一次宣布关闭Google+,这次的宣布只是把之前的Google +个人版的最终关闭时间提前了。

 

 

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美国著名媒体《华尔街日报》发布了一篇报道称:Google 在2018年3月份一次自查中发现了一个藏在 Google+代码中的安全隐患,黑客若利用这个漏洞可以获取Google+用户从2015到2018年3月间的全部数据,Google方面虽然了解这件事情,但最终决定不对外披露。

 

在这篇报道发布不久后,Google发布了公告,决定关闭Google+的个人版本,当时的公告是这样写的:“消费者版的 Google+现在的使用率很低:90%的使用场景不超过5秒…… 这次的自我检查凸显了我们维持一个能满足用户期待的 Google+ 的挑战。鉴于这些挑战和非常低的使用率我们决定关闭消费者版本的Google+。”

 

此外,10月份的公告中,Google还说报道中的那个漏洞已经修复,并且没有发现证据显示漏洞曾被人利用,而Google+将转型做To B的产品。

 

当时除了同样也承认使用率低意外,相比于这一次的公告还给出了具体的数字,而上一次给出的关闭Google+个人版的时间是2019年8月,近期这次公告中Google把这一时间再次提前4个月。

 

Google+曾经是被Google寄予无限希望的一个社交产品,这款产品在2011年正式上线,目标直指Facebook。

 

在那之前,在2010年Facebook 经历了一个快速崛起的年份,全球用户数已经增至5亿。

 

而在那之前Google也多次尝试了去建立自己社交媒体,2004年就上线的社交网络 Orkut、后来又推出了想靠阅读打入社交的Reader、通信工具 Wave、以及依靠着Gmail平台的Buzz,但最终都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

 

在2011年,Google想要集中全力推出Google+,对Facebook发起一次正面冲锋,想在Facebook的地盘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针对Facebook当时的情况,Google努力想要创造出一些竞争对手没有的新功能,比如可以实现群组视频聊天的环聊(Hangout)和提供强大图像编辑的图片功能。

 

从当时的一些数字上来看,这样的冲锋效果显得还不错,Google+ 的注册用户数在产品推出的初期获得了快速的上升,上线3个月后注册用户就已经达到4000万。

 

但是从更关键的数字来看,Google+的注册用户似乎只是一种表面的繁荣,这个更关键的数字就是用户停留时长。2012年1月,数据调查公司 ComScore 的报告称,Google+当月的用户平均停留时长仅仅为3分钟,而 Facebook 的这一数据为7个半小时。

 

也是在那一年《纽约时报》把Google称为“鬼城”,这份报纸把Google+形容为虽然看上去注册用户很多,虽然网站上有很多新功能,但没有多少人在这个网站上面活跃。后来,“鬼城Google+”这一称号在互联网界广为流传。

 

其实当年,为了给Google+导流Google也算是没少想招。比如从2011年11月开始, “Google 系”应用的登陆需要使用 Google+账号;甚至为了给Google+导流,Google还动用过自己的王牌头部流量应用——YouTube。从2013年11月开始,用户在YouTube进行评论必需要使用 Google+账号进行登陆。

 

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互联网上搞强制行为从来就不会收到什么好的反响,在不断接收到用户关于Google+和YouTube强制绑定的吐槽后,2015年7月Google最终宣布停止这种强制绑定行为。

 

而在那之前的2014年,Google+的印度裔创始人硅谷老兵维克·冈多特拉已经宣布自己从Google离职。

 

  • 维克·冈多特拉

 

遥想在Google+创立之初,面对不断上涨的用户数字,这位创始人曾经意气风发地说:“Google 正以前所未有的投入规模,来完成向社交的转型。”

 

而在2014年,面对距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和Google+在Google的战略地位不断下降的情形下,他选择了离开。他在发布在Google+的辞职贴上写道:“我永远亏欠Google+团队。”

 

在2015年,Google+已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业务线,而是属于分享业务线(Sharing Org)下面一个的产品。Google+的团队也从近千人独占一个办公楼的团队,缩减为只有100人左右。

 

而当Google+再次出现在人们视线中时是Google+将要停止个人版的消息。

 

 

结合中外互联网的经验,想要从正面攻取别人已经站好位的阵地,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比如在中国的互联网界各有各自的领地,无论是阿里做“来往”想要去进攻社交领域,还是百度想要做“百度有啊”商城,或者腾讯想要做“soso”搜索引擎,最终都销声匿迹了。Google+的个人版失败,再次为这一结论提供了最好的证明。

 

至于Google+曾经宣称的那些用户,你可以把这理解为,一个巨头做了一款新产品,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多人都会想要去尝尝新鲜,但最终发现还去Facebook习惯。因为即使你那里有一些新功能,人们发现自己也没必要去一个和Facebook类似的网站,更不会花大把时间把自己的网络社交关系完成一次平台大迁移。

 

Google+个人版最后倒在了路上,除了为互联网社交产品的失败多了一个案例以外,还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的呢?

 

既然从正面没法打,那是否面对已经有巨头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的大市场,就没有机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一些能在巨头下生存的企业,往往是填补了巨头大网下没法完全触及到的市场空白网点,满足更加垂直的需求。

 

比如从社交领域来看,阿里在社交方面虽然“来往”销声匿迹,但是后来推出的主打商务领域的“钉钉”,在工作交往领域取得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再比如面对强势的竞争,今日头条切入了15秒短视频领域推出“抖音”,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很多国家都取得十分出色的成绩,以至于让很多巨头反过来去模仿“抖音”的模式。

 

你可以把“钉钉”和“抖音”的策略理解为一种从侧面发起的进攻,目的是找到其防御弱点后进行有针对性攻击。

 

在总结分析完之后,最后我们再道一声:“再见了Google+!”

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