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20日,第十六届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大会在成都举行。本届大会由创业邦主办,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投资促进局为指导单位,睿兽分析为数据支持平台。大会官方指定用车为比亚迪旗下新能源个性品牌方程豹汽车豹8。
“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大会”是准独角兽企业的年终盛会,始于2009年,致力于发掘出一批未来1-3年有望成为独角兽的未来独角兽企业。作为独角兽的挖掘者、创新的探路者,大会连续十六载颁发《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榜单》,累计评选出1289家高成长企业,如美团、小米、滴滴、理想汽车、蔚来汽车、泰格医药……根据睿兽分析数据显示,其中有106家公司已经成功上市,91家企业被并购,105家成为独角兽企业。
本届大会以“Crossing the Alps——行者无疆”为主题,由《艾问iAsk》创始人、全国三八红旗手艾诚主持。大会继续揭晓“2024年度投资人”《2024创业邦100末来独角兽榜单》《2024硬科技创变者50强》,发布《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洞察》,携手未来独角兽、硬科技创变者奋楫前行。
产业兴,则城市兴。成都近年来积极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已发展为中国最具活力城市之一。
当前成都正在加速科技资源聚集,146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3万户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创新创造,66所高等院校、650万各类人才动能澎湃;不断建圈强链做强产业支撑,打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30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航空航天、高端软件等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国家级产业集群达12个;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激发主体活力,构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体系,大力引导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重产+科创”基金群总规模达1740亿元。培育科创板上市企业1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家,全球独角兽企业增至9家、位居中西部第1,连续10年稳居“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榜首。
关于成都产业政策与科创机遇,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小斌在城市推介环节作进一步介绍,他提到:成都城市能级大幅提升,是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交往中心。当前,成都已构建起38个大类、184个小类的完备产业体系;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和10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包括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5个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打造“3+22+N”产业园区体系,持续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推动产业建圈强链走深走实,促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成立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行动,服务5.56万户企业。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 丁小斌
成都创新活力更加强劲,正在加快建设全国第四个科技创新中心,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23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万件;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实施“科创天府·智汇蓉城”行动,常态化开展“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科技成果对接活动,3年来达成成果转化合作超1300项;企业主体日益强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3万家,增长13.3%,市场主体总量超389万户。国际交往便利、人才丰富、人文宜居。他再次号召创业者、投资人走进成都,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清科创业CEO倪正东在演讲中表示,只有不断穿越困难,准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才能走向成功。尽管2024年挑战重重,中国VC/PE总募资规模仍然达1.3万亿元或者更多,投资金额约为6000亿元,这就意味着有超过6000家企业,获得VC/PE的投资。与2021年相比,尽管今年不是资本市场最火热的时期,正在进行一系列调整,但这也意味着市场正在走出“内卷”,开启新的篇章。
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清科创业CEO 倪正东
2024全球独角兽企业数据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趋势?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如何成功穿越周期、实现稳健增长?长江商学院战略学教授、副院长,新生代独角兽全球生态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滕斌圣在题为《长期视角下的独角兽全球生态》的主题演讲中分享了最新的全球创新生态盘点和独角兽企业观察。滕教授指出,在中国企业的创新突围路上,“耐心资本”在塑造投资生态长期价值的过程中正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他建议,从长期视角来看,资本市场需要关注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型企业和瞪羚企业,积极为新兴技术提供保护空间,做好战略生态位管理。
长江商学院战略学教授、副院长
新生代独角兽全球生态体系研究中心主任 滕斌圣
如何壮大耐心资本、促进我国产业关键环节发展?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投资银行部负责人王曙光在题为《建设一流投行护航产业发展》的主题演讲中分享了中金公司近年助力科创企业融资发展、全球化竞争的最新举措。
他表示:未来中国的制造业将会诞生更多的独角兽企业,尤其是专注于高端制造的“专精特新”企业。中国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构建全球化的资本架构,利用A股与港股的融资机会,提高融资效率与成本效益。金融行业需要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尤其是在全球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中金公司未来将在服务深度、辐射广度、陪伴长度上持续优化,围绕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挖掘合作新机遇。
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投资银行部负责人 王曙光
中国科创企业的征途上,需要更多具备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引领者和陪伴者。过去十余年,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几乎在每一家独角兽企业上演。从2009年起,创业邦便忠实记录着这些无尽征途上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在关注创业者的同时,也着力记录那些坚定、睿智、果敢的投资人。大会现场,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获评“2024年度投资人”。
邝子平在随后与创业邦创始人兼CEO南立新的超级对话中表示:成立18年来,启明创投一直都投入很多精力研判未来科技趋势,坚持“快半步”的投资策略,寻找技术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同时相信专业和团队的力量,聚焦于科技及消费、医疗健康两大方向,持续深耕。寻找那些拥有优秀科技能力的团队,一路支持和陪伴。在企业面对障碍和波折时,作为主要投资人愿意挺身而出,帮助企业度过困难时期,让创业团队得以专注于先进技术的研发。
对于未来的中国创业者,邝子平建议道:近两三年,中国的科技产品和服务已经被全世界所接受,未来中国的创业者要有成就全球领先企业的梦想,这也是未来中国的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共同机遇。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 邝子平
当前AI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AI创投已成市场“显学”。AI创投的下一个十年会是怎样的图景?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在《以非线性思维看未来十年AI投资》的主题演讲中分享了他的洞察,他表示AI浪潮对产业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重塑应用层,例如消费电子迎来更新潮。长期来看AI会带来硬件革命,具身智能就是其中热门的一个方向。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再到硬件,整个产业生态将释放海量的机遇,创业者和投资人都需要积极把握。
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 费建江
关于中国智造在当下的发展格局与未来走向,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在题为《中国智造的黄金时代》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当前虽遭遇产业周期内卷以及资本回报率下滑等难题,但是中国产业链完整,有着成本低、规模大的优势,加上AI等前沿技术蓬勃兴起可为行业带来转机,智能制造将是能穿越周期的板块。能参与全球竞争的科技企业才有希望,创业者要积极把握落地与出海时机,顺势而行,越过激流险滩。
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 李竹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商慧杰分享了西门子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经验。作为一家拥有177年历史,历经多次产业革命与经济萧条的公司,西门子屹立不倒的秘诀就是坚持科技创新。西门子近年来所做的重大产业布局,目标就是要打通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西门子Xcelerator则是践行这一愿景的新探索,利用开放的数字商业平台,连接技术、市场和生态。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商慧杰
基于创业邦科创数据平台睿兽分析数据,创业邦研究中心现场发布《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1月30日,全球新晋独角兽企业94家,其中美国52家、中国17家;人工智能领域有27家,占比28.7%,成为全球新晋独角兽主要赛道,国内赛道分布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智能制造、汽车交通、能源电力等领域。2024年全球共50家企业退出独角兽行列,中国独角兽企业通过IPO退出17家,其中港股10家、美股6家、A股1家。
聚焦到中国的潜在独角兽企业,《2024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榜单》数据显示,上榜企业发展势头强劲,70%获奖企业2024年实现人员增长;赛道分布上,AI聚焦京浙,智能制造江苏、上海领先;市场估值理性回归,超五成企业估值集中于7-20亿元;资本效率提升,1亿资本驱动5倍估值增长;未来独角兽创业版图扩围,沿海创业呈井喷态势,西部开启崛起加速度,告别北上独盛。
科技之争已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硬科技企业的发展牵动人心,创业邦今年继续联合中关村智友研究院推出《2024值得关注的硬科技创变者50强榜单》。数据显示:近七成获奖企业成立年限在五年以内,北京地区是主要聚集地,其次为江苏和浙江;超四成获奖企业集中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赛道;获奖企业主要集中在A轮融资阶段,平均估值4.6亿元;86%获奖企业管理团队核心人员的最高学位是博士。
创业是一场远行,创业者需要不断穿越风雪迎接新的挑战。当前的融资、市场环境对科创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翻越个人心中和企业发展路上的“阿尔卑斯山”?大会现场,不同领域的创业者通过多场演讲、对话展开广泛交流。
跃盟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冉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他关于AI创新的实践与分析,他表示:“AI是一种新电力,是完全有可能达到和电力一样的普及性和规模性。我们要更关注AI的预测性决策能力,未来AI应用不仅是辅助决策,更是自主决策。”
跃盟科技创始人兼CEO 王冉
2024智能驾驶逐渐走入现实,未来这个赛道还有哪些机遇?卡尔动力CEO韦峻青在《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新思考》的主题演讲中表示:技术的快速进步已经显著提升了安全性和智能性,同时成本的降低预示着L4级自动驾驶行业即将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他介绍了卡尔领航混合智能编队技术,能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安全性。卡尔动力实现了安全性和智能性每年3倍显著提升,同时下一代自动驾驶套件的成本降低50%,整套硬件成本仅需10万元,成为行业内率先突破L4级自动驾驶安全性曲线与经济性曲线相交拐点的企业。他表示物流车辆未来将发展为无驾驶舱、滑板底盘的运输机器人形态,形成高效的物流网络。
卡尔动力CEO 韦峻青
科技创业者如何快速适应新的环境?核芯互联总经理/创始人胡康桥,阿加犀智能科技创始人、CEO孙晓刚,华科创智董事长喻东旭,长亭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文雷在《山海在途,行者无疆》对话中首先分享了自己技术创业的历程,大家表示从聚焦产品、技术到应对市场、管理方面的挑战,面对障碍唯有积极行动凝聚各方力量,创业者要主动迎接人生角色的蜕变。
2024成功融资的企业做对了什么?对更广泛的创业者来说具有怎样的启示?鼎科医疗总经理翁玉麟,众凌科技创始人徐华伟,曼孚科技创始人赵剑,云深处科技创始人&CEO朱秋国在摩根大通大中华区科技及创新经济业务董事总经理晏楠主持的融资主题对话中分享了他们的经验与思考。大家表示当前产品开发与应用是否落地、关键技术是否形成壁垒、行业发展与市场扩张、财务数据是否改善是投资人更看重的因素。创业的门槛越来越高,他们建议创业者充分准备、谋定后动、尊重常识,更要不懈坚持。
AI for Science已经成为科研新范式,医疗企业如何乘势而上?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白净卫,莱芒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郭雨刚,强联智创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秦岚,宸安生物联合创始人孙双午,璞睿生命科技创始人&董事长、艾昆纬亚太区总裁高级顾问王铮,益杰立科联合创始人兼CEO张宝弘,在《AI for Science,未来医疗新图景》对话中表示,他们已经看到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前景,虽然目前还面临医疗数据隐私、监管合规、算力成本等现实挑战,但大家正在积极迭代算法、与大企业和医疗机构开展试点合作,期望借助 AI 推动行业变革、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创造更大价值。
AI重塑万物,医疗之外,消费电子、工业机器人、农业科技、交通出行、软件开发等场景也正在迎接智能变革。宸境科技联合创始人曹田甜,有鹿机器人创始人、CEO陈俊波,丰码科技创始人兼CEO南思乔,博世创投投资合伙人、中国区风险投资负责人孙晓光,开源中国CEO徐勇在OPPO巡星投资总经理乔雨婷主持的《AI+超级场景落地》对话中,分享了各自企业的AI+实践,大家认为不存在纯AI的生意,AI的意义在于对垂直行业的加持和提效。不一定所有场景里都存在超级应用,未来AI落地的关键是实现稳定、好用、经济,真正让用户感受到技术带来的价值。
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正在成为新的创投焦点。沃兰特航空合伙人、董事黄小飞,控维通信联合创始人/CTO赖海光,零重力飞机工业联合创始人石红,氦星光联董事长谭俊,航宇伺服总经理郑华义在《未来空天的新战场》对话中分享了低空飞行器、卫星通讯、火箭伺服系统等方面的业务动态。大家表示空天领域虽热门受资本追捧,但各细分行业存在供应链不成熟、下游对降本增效期待过高、难以规模化等问题。针对挑战他们也给出了选择高端客户、拓展技术场景、抓住国产化机遇、做好多元化融资等商业化策略。
中国目前专精特新的企业已经超过14万家,现场云遥宇航董事长、CEO李峰辉,蔚建科技创始人&CEO梁衍学,中科世通享奇联合创始人/COO倪星光,迅杰光远CEO阎巍在世辉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姜慧芳主持的焦点对话中表示,需综合技术、市场、行业现状等多方面因素找准赛道切入点,在后续发展中,无论是侧重快速拓展市场广度,深耕行业深度再自然延伸,还是聚焦关键客户与领域逐步拓展都需要结合自身情况积极调整。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非常剧烈的变化,如何找寻突围之路?极豪科技创始人/CEO陈可卿,锐思智芯董事、合伙人兼COO况山,苏磁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尹成科,聚芯微电子COO、联合创始人詹万幸,篆芯半导体 COO张小林在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合伙人王璞主持的《端侧AI时代的 “中国芯”》焦点对话中分享了他们感受到的行业挑战、产品终极应用设想。大家认为虽然面临大芯片创业领域机会变少、行业过度竞争、技术封锁的挑战,但目前已看到“耐心资本”及各方共同扶持的积极态势,未来仍有希望。
碳中和浪潮中,新能源再度成为破局关键。珈钠能源总经理范海满,中科氢易创始人何庆一,翌曦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金之俭,中科玖源总经理许辉,希倍动力创始人兼CEO杨道均,中熵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张伟在四川兴川副总经理杨洋主持的《碳中和下的新能源未来探索》对话环节,围绕新能源材料的创新应用、储能技术的发展与挑战、钠离子电池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性展开讨论。他们认为,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合作是实现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面对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必须依托于跨学科合作和全球视野下的协同努力。
具身智能赋予AI感知与行动能力,让其踏入物理世界,被认为是AI的终极形态之一。凌星光瞳董事长兼CEO察日苏,世航智能创始人/CEO陈晓博,加速进化创始人兼CEO程昊,丰坦机器人创始人、CEO李自可,深视创新CEO许琦,库萨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杨希在中关村智友研究院副院长英语霏主持的《具身智能,解锁 AGI 的物理世界交互之门》焦点对话中对AGI在推动具身智能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达成了共识,虽然当前还存在感知与交互技术的挑战、以及实现规模化应用的成本和效率问题。他们期待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推动具身智能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当前,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成为这个时代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先锋力量。悟通感控CEO陈立洋,芯宿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SO董一名,西安中科光电创始人兼CEO吴易明,耀速科技创始人兼CEO谢鑫,行者AI创始人&CEO尹学渊,亦唐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兴虎,在亚马逊云科技初创生态和投资战略合作中西区负责人李颖主持的《科学家创业的大时代》对话环节他们就如何从完成科研成果到商业落地的跨越、如何打开市场等问题分享自己的经验。他们表示,科学家创业需放下 “技术万能” 执念,关注产品应用场景、创造的价值。在商业化的路上,创始人则要冲到一线,直面客户和消费群体完善产品。他们建议具有科研背景的创业者:追求卓越但避免完美主义和过度内耗,要以产品、客户及市场指标为落脚点、快速向前看……
大会同期,创业邦还推出Banglink开放日活动。经过2天线上互约,共促成77个成功邀约。本次共有11家大企业、17家投资机构和30家创新企业互约成功并通过邀约平台进行精准对接。
未来创业邦将继续发挥作为国际创新生态智库及科技服务机构的资源优势、运营专业能力和品牌力量,为创业者、投资机构、产业园区、龙头企业链接资源,与创新、创业、创投参与者携手,应对挑战、共赴产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