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苹果通过邮件通知量江湖,称其在广告平台Search Ads上增加了中文版。
“却看伙伴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了吗?
iOS流量获取游戏规则在中国又有了新的变化吗?
就能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完成KPI,赢取白富美吗?
非也非也!
但,确实是中国区距离Search Ads全面开通最近的一次。
是时候梳理我们Search Ads在海外经验,让国内的小伙伴准备一下:巧用Search Ads,撬动大流量,组合积分墙,花钱清晰效果明。
简单说,我们在国内应该如何分配Search Ads和 ASO的预算呢?
本文主要从技术角度探讨一下,其他因素也会影响二者的分配,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是买Search Ads的广告位,还是刷ASO的排名位?
这是一笔账,而算账的最小单位就是一个个的关键词。
我们就回到流量分发的最小单位上——关键词。
首先,并不是所有关键词都可以刷ASO的,一般而言,热度高于7000的关键词已经几乎刷不动了,4605以下的词也几乎没有刷的价值。
注:自今年2月份苹果不再公布热度数据了,但是量江湖根据苹果另外一组流行度数据,以及多年从业经验、大数据经验,重新恢复这组数据。热度数据是ASO和Search Ads的一根拐棍,缺了他如同盲人走夜路,为方便各位从业者,我们把内部的工具公开给大家,链接如下:https://www.liangjianghu.com/keyword-search-ads-iphone-us?term=photo%20editor
除了少数预算花不出去的大厂,偶尔刷几个7000左右的大词,其他的企业几乎已经没有碰这样高热度的词汇了。
关键词从热度上分三部分:
1】高热词。大于7000的;虽然词不多,只有不到1000个,但流量占比能达到20%左右;
2】中等词。大于4605且小于7000的;这个区间的关键词数量大约在10万左右,也是整个搜索流量的中间力量,大概占到40%左右;
3】低热词。小于4605;这区间的词汇最为丰富,大概在200万个,长尾流量达到40%强;
从这个流量的分配比例上看,Search Ads已经占优了,将近一半以上的流量是积分墙无法染指的。
只有热度介于4605到7000的还可以考虑ASO。
所以,下边的重点是:中等热度的词到底适合刷还是适合买?
App Store上的搜索词可以分为两类:品牌词、行业词。
我们就分成两部分来分析。。。
在任何一个品牌词下,品牌App本身拥有先天的优势:天然的关联度、用户用下载投票的不断加持;
品牌词下,品牌App会拿走最大的流量,其流量分布如下图所示:
有Story或其他信息块的情况,Story通常是跟品牌或者类别强相关的;但Story目前的带量效果不清晰。
品牌方的合理策略是:
1)品牌商处于品牌保护的策略,通常会以低成本争取这个AD位置,为什么低成本呢,因为关联度高;
2)在品牌词下,搜索结果出现最大概率的局面是:
【Top1AD】【品牌广告】+【Top2】品牌App(自然搜索第一)+【Top3】Story(品牌有关)+【Top4】自然搜索第二名+【Top5】自然搜索第三名。。。
3)因为Story的出现导致【Top2】的位置更加吸量*,因此品牌会更加维护这个位置,而且会以非常低成本维护这个位置;
整个搜索结果的流量分布如下图所示:
于是,对于竞争者的策略逻辑是:
1)对于竞品而言,可行的方案只有两个:一个是竞争【Top1AD】的位置,另外一个是竞争【Top4】、【Top5】的位置;
2)但是Story的出现,导致【Top4】、【Top5】的位置没有流量;
3)因此,竞品会大概率把钱花在【Top1AD】的位置上,即Search Ads广告位,而只会小范围尝试冲击一下【Top2】,然后试试【Top4】的位置,最后放弃,因为没有量。
结论是:
从数据上看,品牌词上的广告投入将是95-90%,而尝试ASO的金额分布将是5-10%;
关键信息是在行业词下,没有哪个品牌拥有绝对的相关度优势,因此其流量分布如下图所示:
因此,在行业词下的竞争博弈的过程如下:
1)流量分布的最大概率如下图所示,前五个位置:【Top1AD】+【Top2】自然搜索第一+【Top3】Story+【Top4】自然搜索第二名+【Top5】自然搜索第三名。
而Story【Top3】的存在及Search Ads广告的体验*,让流量集中在【Top1】、【Top2】,而【Top4】、【Top5】这个位置没有流量了;
因此,竞争者的理性策略是:
1)【Top1】和【Top2】位置有流量,可以上积分墙,因此竞争都非常激烈,钱都花到这里了;
2)花钱的比例取决于两个因素:1】效果和效率;2】竞争者的多寡,高价位是由竞争者的多少决定的,就是有多少个竞争者在养这个位置;
最终预算分配上,二者的投入取决于效果和效率,我们先假设投入是一半对一半;
小结一下:
1】在搜索流量中大概60%以上的流量,ASO是无法参与的,但Search Ads是全程可以覆盖,哪怕是很长尾很长尾的搜索词;
2】在双方都可以参与使劲的中等热度关键词中:1)品牌词上,ASO的机会不大,最多20%的预算,平均10%的预算;2)行业词上,ASO理论上可以有50%的预算,但因为量化这件事,又变得不好说了。
3】在技术上分析,未来开发者在ASO(积分器)上的投入可以占到整个iOS预算的15%已经是烧高香了。
我们知道很多大厂在2016年之后就对ASO的效果开始怀疑了,于是自2016年整个移动互联网分化成为三种CP:
1】持续投入的;大概占5-10%的厂商;
2】阶段性投入的;这样的厂商在中对机刷以及积分墙效果乃至产业链有深入了解,也有比较完善的反作弊制度,他们只在效果稳定的时候,阶段性的做几个波段,其余时间也是观望;大概占20-30%的厂商;
3】观望中的;这样的公司不仅有完善的反作弊系统,而且公司完全按照财务数据来考核。大概占到60-80%的厂商;
一旦Search Ads进入中国市场之后:
1】第一类,肯定会持续投入的,而且是双管齐下,ASO+Search Ads;
2】第二类,也是会跟进的,这时候的账是明账,都算的清楚;
3】第三类,占比最大,也是变数最大的用户。
第三类厂商的看的转化率,转化率有两种:
1】ROI
2】留存,7日留存,14日留存;
我们的经验是在游戏领域,iOS的回报是Android的4-5倍,在这个指标上Search Ads会明显胜出,即便是工具类,ROI也是Android的两倍以上;
关于留存,我们暂时没有直接数据,但根据经验,跟Android相比,最次不会低于最好的Android渠道;
那么第三类厂商大部分会加入iOS的流量争夺中,至少品牌词要争一争。
但整体的iOS预算会增加多少,还不好说。
整个iOS流量的市场其实变大了,应该是原来ASO市场的2倍到3倍之间。
一些不严谨的笼统的结论是:
1】CP应该投入大部分预算去做Search Ads,Search Ads会变成iOS获量的主流形式;
2】ASO会在局部某些特定的关键词(热度、词的性质、App自身的位置)上起到辅佐的左右。ASO占整个预算会在10%以下;
3】整个iOS流量市场容量至少翻倍,可看到3倍,甚至更好。
来源:知乎-以史为贱,收录于“互联网流量联盟”专栏
进群了解更多最新出海资讯、市场活动及合作,扫描关注下方二维码吧!
扫一扫 加入出海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