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Enjoy出海 >

新闻资讯>

狂热资本冷静后,品牌出海迈向“下半场”

狂热资本冷静后,品牌出海迈向“下半场”
小歪  ·  Nov 24, 2023 5:53:20 PM

来源:品牌方舟BrandArk

 

电商免费.jpeg

 

从“小小充电头”,跃居“全球第一数码品牌”,这是安克创新的故事,也是无数品牌出海人的奋斗目标。

 

近年来,中国企业出海的一个明显趋势:从产品出海转向为“品牌出海”,并从依靠渠道卖货,到品牌以自己独立完整的形象去和海外消费者直接对话。

 

乘着跨境电商的东风,越来越多“中国制造”通过线上的渠道,走向了海外的千家万户。

 

而 2023 年马上接近尾声,品牌追逐全球化的风潮依然盛行,回顾今年上半场,市场上出现了哪些新趋势,品牌卖家们又遇到了哪些痛点和挑战?

 

趋势

 

1、品牌出海热潮持续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逐渐饱和,不少企业将重心转为增量尚存的海外市场,而跨境电商平台及品牌独立站则成为了企业出海的优选渠道。

 

据报道,今年 1—9 月份,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 1.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4%,预计 2024 年跨境电商出口有望达到 2.95 万亿元。

 

庞大的市场体量下,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有全球化梦想的新兴品牌入场掘金,据亿邦智库预测,2022 年跨境电商零售额超 1000 万美元的中国出海品牌数量或将超过 2277 个。

 

如今,跨境电商行业正在朝着多元化迈进,前有电商新势力平台的崛起,后有社交电商、AI 电商等新事物的出现,为出海品牌营造了更多选择空间和市场机会。

 

时至今日,这股品牌出海的热潮依然在持续,《中国跨境出口电商发展报告(2022)》数据显示,预计 2025 年中国独立站数量将超过 50 万个。

 

2、中国品牌“全球领先”

 

《2023 凯度 BrandZ 中国全球化品牌 50 强》榜单表示,过去一年里,中国品牌更为积极主动地发力,影响全球消费者的品牌决策。

 

在安克创新、SHEIN、TikTok 等出海巨头的带领下,更多中国品牌抢占了海外市场高份额,实现了“全球领先”。

 

总部位于深圳的消费级无人机品牌大疆创新,其无人机在全球市场份额高达 70%,在无人机、手持影像系统、机器人教育、智能驾驶等多个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品牌。

 

截至 2022 年,消费级 AR 品牌 Nreal 全球市场占有率 37%,消费级 AR 市场占有率 57%,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一的 AR 厂商,这也是消费级 AR 出货量首次超越商业级 AR。

 

在智能手机出海领域,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成绩也十分亮眼,如小米多年成为印度市场上的销售冠军,稳居全球 TOP3;传音手机则是“非洲之王”,称霸非洲手机市场。

 

在强大的中国供应链的支撑下,出海品牌携手中国智造漂洋过海,进入海外市场的千家万户,在全球消费市场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3、资本市场回归理性

 

2023 年才刚刚启幕,出海市场的投资浪潮已经一片火热。根据品牌方舟的整理和收集,不完全统计,2023 年第一季度共有 14 个出海品牌获得了融资,其中消费智能和宠物赛道获得了较多资本的青睐。(点击查看数据详情)

 

第二季度,出海投资市场依旧热度不减。根据品牌方舟的不完全统计,2023 年 Q2 共有 14 个出海品牌获得了融资,与上季度统计数据持平。其中,消费科技类品牌依然占领融资主流,储能、E-bike 行业热度正在提升。

 

而随着 2023 年驶入下半场,出海品牌资本市场的火热景象有所改写,不仅融资数量较前两个季度有所回落,且大部分项目都发生在早期的股权投资、天使轮、种子轮和 A 轮。据品牌方舟不完全统计,Q3 共有 11 个出海品牌获得了融资,且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智能硬件、宠物等热门赛道。

 

通过前三季度的融资数据,可以发现,除了主流赛道的热度高居不下,一些新兴品类诸如户外储能、E-bike、消费机器人等也颇受市场欢迎。

 

而从整体融资情况来看,对比前两年跨境出海企业的频繁融资上市,今年的市场则显得更加理性。一方面,资本不再唯新是上,对初创企业的态度越发谨慎,且更加关注企业所处行业的前景、规模;另一方面,出海企业也放缓了融资上市的脚步,而是更加看重品牌建设和长期主义。

 

痛点

 

现今,品牌出海如火如荼,燃起了中国企业做品牌和全球化的雄心。然而,很多企业光拥有一腔热血,却没有任何出海实战经验,即使有好的产品,缺少了系统化的战略支撑,依然无法在海外市场脱颖而出。

 

例如,独立站卖家即使烧光了所有的预算,换来的转化率和独立站访问量也寥寥无几;跨境企业想要转型打造品牌,却不知道如何入手,依然高度依赖电商平台进行卖货;工厂型卖家想要独立出海,却苦于没有渠道和经验,转型之路难上加难。

 

通过与部分卖家交谈,品牌方舟发现,造成上述情况的一大原因在于他们对品牌出海的认知存在误区。无法正确理解品牌出海的方向和要义,就会导致企业停滞在卖货层面,难以往品牌化道路转型。

 

目前,国内卖家的出海痛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1、对出海存在认知误区

 

对于大部分跨境卖家而言,他们对品牌出海和产品出海的理解并不透彻,甚至会将二者混为一谈。

 

产品出海,顾名思义,卖家将中国智造输出到海外,更重视销量的增长、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但这一过程中,消费者并没有和品牌或企业产生多余的关联,消费者自然也就无法对产品留下深刻印象。

 

而品牌出海则更侧重于品牌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出,强调攻占消费者心智并建立情感连接,让更多海外用户了解、熟知并成为品牌的粉丝,从而提升品牌的整体影响力。

 

比如很多品牌希望通过 DTC 模式来进行出海,但 DTC 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品牌与用户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倘若卖家只是单一的依靠跨境平台或独立站来销售,没有在用户和流量上下功夫,不重视新客的引流和老客的维护,无法给予用户“品牌能量”,就偏离了 DTC 出海的意义。

 

可以说,产品出海是品牌出海的一个组成部分。卖家首先要有具有竞争力和市场需求的产品,然后才能通过品牌建设和推广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差异化。

 

2、品牌建设力不足

 

凯度集团大中华区 CEO 王幸曾表示: “如果中国品牌能够让消费者更明确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它们就能成为高端化品牌,实现更高的利润率 。中国品牌通常在新品开发和创新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然而在洞察消费者购买动机上往往没有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或者说,有一部分品牌洞悉了消费者,却在品牌传播中迷失方向。为了能在全球市场获得成功,中国品牌不仅要推动海外消费者买它,更要让消费者对品牌的感受是爱它。”

 

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计划,品牌出海更是一场持久战,但很多企业倾向于关注短期利润和快速成功,而不是建立一个经久不衰的中国品牌。

 

其中,对品牌定位的不清晰,品牌建设力不足,往往是他们在出海中迷失的第一步。由于缺乏经验,企业对应该打造一个怎样的品牌没有明确的规划,包括品牌故事、用户定位、目标市场、核心竞争力等。

 

3、缺乏全球化运营体系

 

《埃森哲 2022 中国企业国际化调研》显示,74% 的受访企业表示缺乏全球化运营体系,58% 表示缺乏全球生态圈思维,中国本土打造的供应链能力难以向海外输出。同时,54% 的受访者表示对全球战略缺乏关注和准备,部分企业过于关注短期收益而忽视了长期投资和发展。

 

对此,埃森哲大中华区智能运营事业部总裁岳彬分析,企业出海存在这些痛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可复制的全球化管理体系有所欠缺,全球化生态融入思维模式匮乏,全球战略定力及准备不足。

 

事实上,这也是大部分国内企业对品牌出海的误区,企业缺乏长期、系统的品牌核心价值战略规划、品牌定位和品牌扩张规划,导致中国品牌在海外的形象模糊,在全球市场的品牌传播不理想。

 

品牌方舟认为,每个出海品牌都应该建立一套出海方法论,如安克创新的“浅海理论”,SHEIN 的“极致供应链”,Cider 的社媒营销心法等。想要在激烈的海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树立全球化意识,搭建品牌运营体系,系统化调研海外市场,保持产品研发与创新。

 

潮水褪去,方知谁在裸泳。

 

在品牌出海潮中亦是如此,在消费遇冷的大环境下,当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出海品牌们的痛点会逐一浮出水面。这时,谁能够洗净浮华,做出真正的好产品和好品牌,谁就能做全球化时代的大航海家。

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来源:品牌方舟Brand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