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Enjoy出海 >

新闻资讯>

Amazon也入局,AITuber来了,VTuber还能火多久?

Amazon也入局,AITuber来了,VTuber还能火多久?
小歪  ·  Jul 20, 2023 9:53:22 AM

答案是,可能还会很久。对于区别主要在于是AI驱动、还是人驱动的AITuber和VTuber而言,商业模式不变,核心问题是,AI到底能不能换掉中之人、多久能换掉中之人。

舆论热炒、资本入局,但粉丝并不买账

随着 ChatGPT 的出现,业界对于 AIGC 的能力的认知也更新了,资本和创业者的热情一下子被点高。在 4 月 16 日,我们观察到 Twitch 上的 AITuber-Neuro-sama 仅用五个月就快速积累了 30 万粉丝,她几乎全能,打游戏,聊天,和粉丝互动样样精通,尤其她和“老父亲” Vedal 相爱相杀的斗嘴场面更是笑翻了一众看客。

而且三月初,推出过 VTuber“斗和奇迹”的日本公司 Pictoria 也成立了世界首个专注 AITuber 的事务所 AI CAST,并已经推出了三位全新的 AITuber,开始了公司化运营的尝试。

AITuber,颇有一番颠覆 VTuber 行业的意味在。

但是在查看数据后我们发现,虽然 AITuber 的热度一度被炒得很高,但是在粉丝数据上,却呈现出相反的态势,观众似乎对 AITuber 不再买账了。

AI CAST 现在已经推出了三位 AITuber,“魔法少女艾曼“,“月夜野 Sama”和“朝日奈莱拉”,算上先前已经推出的“纺粘”,AI CAST旗下已经有四位AITuber了。3 月 10 号,艾曼在 YouTube 首次直播,但到现在,三个月的时间只收获了 527 个订阅,除了初次直播之外,所有视频和直播的观看量不到 1000。而“月夜野sama“也已经推出两周,直播三次,仅收获 180 个粉丝订阅。

之前,一炮而红的 Neuro-sama 也出现了新鲜感和热度下降的情况。她在 4 月 16 日粉丝数达到 30 万,但在之后的两个月仅涨粉 5 万,直播和视频观看量等互动数据也没有进一步增长。尽管她在 5 月 28 日,更新了更精致的第二代 Avatar,同时也拥有了更智能的语言模型、可以呈现更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但数据表现却不尽人意。

图片5.jpg

Neuro-sama和Vedal合体直播 | 图片来源:YouTube

此外,观看了 Neuro 的直播后,我们发现她并不是由 AI 单独进行直播,人类直接的参与是 Neuro-sama 直播的重要组成部分。Neuro 的直播内容中,以聊天形式进行的单独直播只占不到一半。而真正吸引人的部分在于 Neuro 与人类的互动。她的直播中会定期由开发者 Vedal 或者其他 VTuber 一同出镜,进行聊天、玩游戏、唱歌等活动,此时的 Neuro 就开启了“神评论”技能,时不时冒出的一句话让人类哭笑不得,节目效果满分。甚至,开发者 Vedal 会把维护和训练语音模型的代码开发过程进行直播,观众也会被修复 Bug 时 Neuro 的胡言乱语和 Vedal 的抓狂逗得哈哈大笑。

而根据观看量数据,有其他 VTuber 或 Vedal 参与的直播的观看量,明显高于 Neuro 单独直播时的观看量。也就是说,Neuro-sama 的爆红离不开人类的参与,用户观看 Neuro,一方面出于对 AITuber 的新鲜感、一方面也有对 Vedal“养 AI 女儿”过程的好奇,真正的 AI 单独直播目前的吸引力,看似是不足的。

图片6.jpg

左边两次是 Vedal 与 Neuro 合体直播,而右边则是 Neuro 单独直播 图片来源:Twitch

看 AITuber 直播,依然出戏

AI 直播没有那么受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情绪表达过于单一,造成了交流的不自然,观众难免出戏。基于现在的 AI 技术,情绪表达主要的方式为,用预设表情表达情绪和基于语音表达情绪。在这两个方面,AI 的表现是无法和人类相提并论的。

  643d2a475f3f04d351996521c2d49fc.jpg

魔法少女艾曼几种预设表情 | 图片来源:YouTube

上图是 AI CAST 的 AITuber 魔法少女艾曼的几种预设表情,分别是开心,生气,脸红。而在直播过程中,艾曼就是通过判断观众聊天的情绪,然后给出这些预设的情绪反应,丰富度不够。

另一个例子来自 Neuro-sama,虽然她的 AI 模型现在来看更好一些,但是情绪表达方面仍然很不自然。以下面的画面为例,此时 Neuro 应该是因为 Vedal 打断了她说话而生气,但画面上,却没法体现出生气的情绪。而 Vedal 套的 VTuber 皮却能够通过实时的动作和表情抓取,完全表现出有点无奈、有点不屑的情绪。

图片11.jpg

开发者 Vedal 以乌龟的 VTuber 的形象出现 图片来源:YouTube

在情绪与表情方面,AI 目前只能做到判断识别观众传达的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只能使用预设的模版表情,现在仍然做不到 VTuber 那样丰富的表情,这就限制了 AI 的情绪表达,没法做到像人类一样自然的交流。

另外一个问题来自于 AI 合成语音,与真人直播差别很大。目前 AI 语音在情绪表达方面不足是一个普遍的观点,AI 合成语音通常通过学习大量的语音数据并进行情感标注来生成语音,而与真实人声相似的细微差别就很难进行学习,所以AI合成语音听起来都缺乏真实感。同样 AITuber 也面临这个问题,在语音、语调、语气方面,无法达到人类的水平。声音作为塑造角色,与观众互动的主要方式,合成语音并不能令观众满意。

Neuro-sama 算是被认可的情绪丰富的 AITuber,但是整体语调依然很平,情绪的表达更多时候通过预设表情和在句末 Heart 或者 Wink 来打辅助。下面的画面是 Neuro 出 bug 时说 heart 时的搞笑场面。而最近很火的 AI 视频聊天 App Call Annie,无论受到质疑、还是道歉,也是一个语调应对所有场景。

图片12.jpg

Neuro正在给观众比心 | 图片来源:YouTube

在国内,小冰近期上线的 AI 驱动的“半藏森林”,也被各种吐槽,主要问题也集中在语音回复中情感表达困难,机器感强。在 1 v 1 环节,都无法清楚表达情感的 AI,在直播场景下,弊端会被进一步放大。再进一步,技术问题仍待解决。

但即便 AITuber 的市场反馈并不好,创业者和资本们还是一路小跑入局。

去观察这些公司的业务,会发现,AITuber 虽然有自己现在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但其本身商业模式和 VTuber 相同(直播、IP 授权、周边销售等等),市场需求已经得到验证,而如果技术问题能得到解决,也解决了 VTuber 产业的最大 Bug。

这些都能从 2023 年,VTuber 产业首个上市公司的财报中,看出端倪。

VTuber 产业出现首家上市公司,一年收入1.4亿美金

VTuber 作为一个已经发展了多年的产业,其市场认可度、或商业模式,已经得到了验证,在 2023 年也迎来了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在 2023 年一季度统计的女主播在 Twitch 和 YouTube 的观看时长排名,前 10 中有 6 位是都是 VTuber,而这其中有五位都是来自日本 VTuber 公司 Hololive production。其母公司 COVER 也于今年 3 月 27 日在东京交易所挂牌上市, 股价从上市时的 1400 日元一路飙涨,达到了 2729 日元(7 月 13 日收盘价)。

而 5 月 12 日 Hololive 发布了 2023 财年(2022.4.1-2023.3.31)的财务报表,这也是该公司公布的第一份财务报表。

图片13.png

女主播在 Twitch 和 YouTube 的观看时长排名(2023 年一季度) 图片来源:Stream Charts

2023 财年,Hololive 营业收入 1.4 亿美元,相比去年增长 49.7%,净利润 1700 万美元,相比去年增加了 101.6%,净利润率 12.14%,其他各项数据对比去年也都有这不错的增长。

图片14.jpg

2023 财年 Hololive 财务数据 图片来源:Hololive production

从收入结构来看,Hololive 的收入主要分 4 块,直播及内容收入,活动收入,产品销售收入,授权及合作收入。其中,在 2023 财年直播收入仅占 31%,而且根据历年数据这个占比有下降的趋势。而活动、产品销售、授权合作等与IP有关的收入占据了更大的比例,主要增长点也在 IP 价值。

从 Hololive 的商业模式来看,VTuber 提供的主要服务是是直播与内容的输出,以积累粉丝基础,然而从历年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 IP 逐渐成熟,直播收入的占比逐年下降,基于 IP 的收入比例提升,这也解释了利润增幅高于收入增幅的现象。

这是 Hololive 走向成熟的标志,更多地通过 IP 价值进行变现,而直播变成了维护和增加 IP 价值的手段。

图片15.jpg

2023 财年 Hololive 收入组成数据 图片来源:Hololive production

但实际上,Top 10 占其 6 的 Hololive,虽然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头部位置,但也有自己的问题。

繁华之下现问题,本土市场饱和与“中之人”风险成瓶颈

图片16.jpg

2024 财年预期数据 图片来源:Hololive production

在对 2024 财年的展望中营业额和净利润的预期增幅仅有 30%,远远低于本财年增幅,说明公司对于收入的持续高增长缺乏信心,其主要原因是日本 VTuber 市场的饱和。这种情况,从财报中的 YouTube 订阅人数增长也可以窥见一二,日本频道在这一年只有少量的增长,而国际频道订阅数增长则占了绝大部分,日本市场的增长缓慢,可能是 Hololive 调低增长预期的原因。

图片17.jpg

Hololive YouTube 频道订阅数据 图片来源:Hololive production

所以,在对下一财年目标的阐述中,国际化是 Hololive 的主要目标,包括推出面向国际市场的 VTuber 并进一步扩展国际授权规模,继续执行“Holomeet”线下活动,扩展到更多的国家。

另外一个问题来自“中之人”,在 Hololive 的招股书的风险提示部分也阐述了这个问题,当“中之人”因为负面事件影响或个人原因,活动频率下降或无法继续其活动时,将会对 IP、内容和商品价值造成负面影响。也就是说,虽然公司能够通过多元业务,在营收上减少对中之人直接活动的依赖,但是IP价值依然需要其维护,IP 价值的降低,依然会对其他应收造成影响。

虽然 Hololive 内部,还没有出现类似问题。但相似的情况早有出现。

绊爱是世界首个达到 100 万和 200 万 YouTube 订阅的 VTuber,由于更换中之人的风波被粉丝大量取关。虽然公司解决了问题,但是关注度大幅下降,粉丝的增长也停止了。陷入了空有 300 万订阅数,但视频播放量不足 10 万的窘境。不久之后便宣布无限期休眠,退出了 VTuber 市场。VTuber 的价值,是和“中之人”深度绑定的,而对以公司来运营 VTuber 业务的模式来说,这一直是一个难解之题。

图片18.jpg

绊爱告别 图片来源:B站视频截图

AITuber 正在一波热,但貌似依然是“正确方向”

VTuber 这些年的发展,已经验证了市场需求,Hololive 不错的收入与利润率也证明了公司运营的可能性。虽然现在的运营模式,有点类似于 MCN,其本质问题,也是一样,人的变动性太大,而导致公司增长依然受到限制。

VTuber 相较于传统经纪公司,如果说往前了一步,那么 AITuber,虽然问题依然很多,但显然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解决核心问题的正确方向。因此,我们可以看到AITuber虽然问题多多,但资本和创业者们依然一路小跑入局。

微信图片_20230630170321.jpg

2023年AITuber相关新闻

以最近完成融资的硅谷的初创公司 Hyper 为例,主要做 2 个方向的研究。

一方面,解决 VTuber 的成本问题,可以看出,Hyper 并没有直接想要用 AI 一步替代中之人,这个方向还是比较接地气的,可能也是相较于很多短期无法实际落地的项目,Hyper 能融资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就是去尝试解决 AI 技术现有的应用难题。

在硬件方面,VTuber 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进行直播时需要专业的动作捕捉套件和一台配置很高的电脑,才能实现 Avatar 的实时渲染和动作呈现。Hyper 推出了一项技术,只需要一台 iPhone 和一个应用,就可以生成一个 Avatar 并进行直播,大大降低 VTuber 的门槛。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做 VTuber 了。

反观以公司化运营 VTuber 的 Hololive,则需要在“中之人”上付出高昂的成本。Hololive 的成本主要分为,演员报酬,活动成本、外包成本、其他成本。除了财年的第四季度举办大型线下活动“Hololive Super EXPO”会额外活动成本之外,在 2022 和 2023 财年“中之人“报酬的成本占比平均达到了 40%-50%。从历年数据来看,当公司的 IP 价值较低,以直播作为主要业务的时期,“中之人”报酬的成本占比更高。随着 IP 价值的提升,更多的活动以及其他成本开始增长,但是“中之人”报酬成本仍占据很大的比例。VTuber 公司通过 IP 产出源源不断的利润,必须靠“中之人”进行直播维护和增长 IP 的价值,同时要为此付出高昂的成本。

图片19.jpg

Hololive 历年成本数据 | 图片来源:Hololive production

而在 AI 方面,公司新推出的 Hyper AI,可以自动为用户生成 Avatar 和 AI 语言模型内核。这项功能基于 OpenAI 的 GPT 模型,由 Hyper 进行定制化训练以适应语言环境。创始人透露,目前它已经可以实现问答和讲故事的功能,未来它将可以在直播间进行流畅互动,成为真正的 AITuber。

鉴于还没有办法体验到的产品,所以也无法确认效果,而针对于现在比较明显的表情生意、合成语音等问题,Hyper 也没有特别提出。

但 Hyper 针对于虚拟直播产业专门去训练垂类模型,总算是往前前进了一步,未来能让不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有更多尝试的可能性。而 AI 作为“中之人”,起码在成本方面,确实能够省下不少钱。根据现在所掌握的情况来看,训练 AI 模型的成本是显著低于“中之人“的报酬成本。以Vedal 的案例来看,虽然无法知道具体数字,但是开发 Neuro-sama 的成本是他个人可以负担的。

我们了解下来,很多国内的创业公司,也在做相关尝试,我们也在招募相关话题的创业者,大家一起聊聊自己在做的事情,遇到的困哪和取得的进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添加微信(18511250986)和我们联系~

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来源:白鲸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