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Enjoy出海 >

新闻资讯>

蚂蚁扩张东南亚,“支付大战”远未结束

蚂蚁扩张东南亚,“支付大战”远未结束
小歪  ·  Jul 11, 2023 2:46:41 PM

来源:鲸维度(ID:WhaleDimension)

支付免费2.jpeg

题图来源 | pexels

随着电商、社交媒体的不断兴起,东南亚的支付赛道也成为风口。

不久前,蚂蚁集团旗下的新加坡星熠数字银行(ANEXT Bank)表示,在运营一周年之际,每月跨境交易环比增长 20%。

今年早些时候,微信支付东南亚地区总监 Etienne Ng 也在一封邮件里表示,将新加坡视为微信的战略市场。

事实上,蚂蚁集团早在东南亚支付领域布局多年。不过,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不少企业进一步加大了对东南亚的布局。市场环境逐渐改变,作为国内金融科技龙头之一的蚂蚁集团也同样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十年布局东南亚

从 2013 年支付宝通过服务中国游客出境游,蚂蚁集团已经在东南亚布局了十余年时间。

蚂蚁集团正式布局东南亚则始于 2016 年。2016 年 11 月,蚂蚁集团与泰国支付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了 TrueMoney 电子钱包;2017 年,投资了菲律宾的 GCash 钱包;之后又投资了印度尼西亚的 Dana 和马来西亚的 Touch'n Go。这“四个钱包”成为支付宝“1+9”全球布局的一部分,也一度被视为支付宝在东南亚的本地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2016 年,阿里收购了东南亚电商巨头 Lazada;一年后,蚂蚁集团与 Lazada 旗下的在线支付公司 helloPay Group 合并。合并后,helloPay 并入蚂蚁集团旗下的支付宝中,改名为 Alipay。

此后,全球化成为蚂蚁集团的重要业务之一。

2020 年,蚂蚁集团推出 Alipay+ 全球跨境支付和数字营销解决方案,以让更多电子钱包实现跨境支付。蚂蚁集团的出海战略进一步聚焦提供技术服务以及解决方案,而非简单的“复制”支付宝。

同年底,新加坡金管局公布了成功获得批发数字银行牌照的申请人,其中包括蚂蚁集团的全资子公司。2022 年 6 月,蚂蚁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ANEXT Bank 星熠数字银行在新加坡开业。

据《蚂蚁集团 2022 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星熠数字银行 65% 的客户为小微客户,23% 的客户开展业务时间不超过 3 年,难以从传统渠道获取贷款。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蚂蚁集团就进一步加码了在东南亚的布局。3 月,蚂蚁集团任命郏航为集团的东南亚区域总经理。这是蚂蚁集团首位市场区域负责人。一个月后,蚂蚁集团通过战略投资的方式和东南亚支付平台 2C2P 达成深度合作关系。资料显示,2C2P 目前链接了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 250 种支付方式。

战略合作、收购是蚂蚁集团出海东南亚的主要方式。

而支付宝的老对手——微信支付出海时间较晚。2018 年,微信支付获得了马来西亚第三方支付牌照,并推出了“WeChat Pay My”的支付功能,马来西亚也因此成为微信支付本土化的第一个国家;2020 年 1 月,微信支付获印尼央行批准在当地运营。今年初,微信支付则表示,未来将视新加坡为微信的战略市场。

同时,腾讯可以通过 Shopee 旗下的支付平台占领市场。

在“佛系”布局后,微信支付将加大在东南亚的布局,但相较布局多年的蚂蚁集团,似乎暂时也无法产生威胁。

而对蚂蚁集团威胁最大的,或许是东南亚的本地企业。

政策发力本地玩家入局

近年来,东南亚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国也陆续进行无现金运动,以推动本国的数字支付发展。

WorldPay 发布的《2023 年全球支付报告》提到,2022 年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销售点现金使用量依旧较高,分别为 56%、47%、46%、45%、34%,其预计到 2026 年,这些数据将降至 20%~30% 左右。

由此可见,数字支付在东南亚地区还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东南亚国家也在推动区域之间的合作。去年,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优先考虑跨境支付系统、本币支付框架、数字支付平台和包容性金融;越南、泰国的银行联合推出了跨境交易二维码支付服务。

除了国家层面的支持外,东南亚数字支付源于互联网各赛道的发展。在互联网消费环节,数字支付是链接用户与平台的重要一步,如电商、出行、网络社交等领域都离不开数字支付带来的收入,用户也需要通过数字支付享受互联网。

在电商领域,东南亚本土诞生了跨境电商 Shopee、Lazada、Tokopedia、Tiki 等,TikTok Shop、亚马逊等国际玩家相继进入东南亚市场。

电商的蓬勃发展带动着东南亚地区对数字支付的使用,如信用卡支付、移动钱包支付,一些电商平台也推出了自有的支付工具,如 Shopee 的 ShopeePay、Lazada 的 Lazada Wallet 等。

有数据预计,东南亚电商支出到 2025 年将达到 1798 亿美元,同时期,通过数字支付进行的电商交易预计占 91%。

在出行领域,有着诞生于新加坡的 Grab、印尼的 GoTo,他们作为东南亚的出行领域巨头,也将触角伸向了金融科技领域。

Grab 将业务逐渐从交通出行拓展至外卖、数字支付等。2016 年,Grab 推出了 GrabPay 钱包;后一年,又收购了印尼的在线支付公司 Kudo;2018 年,上线了金融科技平台 Grab Financial;2021 年,Grab 收购了 OVO 股权,OVO 顺势成为 Grab 平台使用的主要电子钱包。

GoTo 由出行平台 Gojek 与购物平台 Tokopedia 合并而来,业务涵盖了出行服务、快递及短途配送服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其拥有金融科技平台 GoTo Financial 以及数字钱包 GoPay,借助 GoTo 的生态体系,GoPay 成为印尼人使用最广泛的数字钱包。

这些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的互联网交易,带来了大量的流量,让东南亚的数字支付成为了风口。

群雄混战市场未定

在文化差异以及商业需求下, 在东南亚的土壤上生长了众多支付生态,这也成为出海金融科技企业面临的一大困难。

在分散的东南亚市场,数字支付的玩家众多,有传统电信运营商、银行以及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阵营有新加坡电信 Singtel 旗下的 Singtel Dash、印尼电信 Telkomsel 参股的 LinkAja、菲律宾电信 Globe Telecom 的 GCash……银行推出的电子钱包,如新加坡星展银行 DBS 的 DBS PayLah!、新加坡华侨银行 OCBC的Pay Anyone、印尼银行 DKI 的 JakOne Mobile 等;互联网阵营下的 GrabPay、GoPay、ShopeePay、ZaloPay、OVO 等。

可见,高度分散是东南亚数字支付的一大特征。

蚂蚁集团以战略合作的方式出海,既能避免与当地支付生态产生冲突,又能通过赋能加大蚂蚁集团在东南亚的布局,提升国际影响力。

不过市场的挑战依旧存在。

对东南亚国家来说,更期望培育出本地生长的金融科技巨头,如 Grab、GoTo,他们的迅速成长将成为蚂蚁集团在东南亚布局的一大压力。

同时,政府政策的变化也将影响出海企业的发展。

如印尼的监管较为谨慎。2017 年,印尼颁布了以监管沙盒为核心的《金融科技服务监管条例》及其衍生条例,将金融科技活动分为支付系统、市场支持、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贷款、融资和提供资本以及其他金融服务五类活动,并要求支付领域金融科技服务公司必须在印尼央行注册为支付系统服务提供商。

越南则要求提供 IPS 服务(即规制居间支付服务)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取得 SBV 颁发的 IPS 牌照并满足相应的技术、法律和人员要求。

随着东南亚支付领域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政策将陆续完善。此外,支付所涉及的数据包括用户消费和行业金融数据,政府对数据的保存和处理的态度,也将是蚂蚁集团需要面对的变数。

目前,东南亚的数字支付仍处在起步阶段,群雄四起,市场格局还未稳定,仍将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混战。洗牌之后,东南亚数字支付才能诞生出有实力、影响力的头部企业。只是蚂蚁集团能否成为头部企业,需要时间进行检验。

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来源:鲸维度(ID:WhaleDimension)